作者:张宝甫(天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昭告世界、带领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
一、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社会组织党组织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担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全体党员、成员单位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学习。这是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负责人都必须自觉担负起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这是包括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不折不扣学习贯彻落实的,必须严格遵循的行动指南,是加强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保证政治方向的根本所在。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既是号召全党奋斗实现的,更是惠及全民、动员全民共同创造的。
当前,社会组织党组织要落实中央要求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以“学懂、弄通、做实”为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
一是突出重点全面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修订后的党章、中纪委工作报告为重点认真学习。要落实中央要求,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重要主题、重大成就、重大判断、重要使命、重大部署等,全面准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搞好系统推介、宣传、解读,又要采用橱窗板报、编印口袋书、十九大知识问答等传统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普及。要在社会组织领域做到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上好党课辅导学。做实支部是“两学一做”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社会组织各基层支部,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大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特别要集中力量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党课讲好。党支部书记要先学一步,亲自讲党课或者聘请专家学者讲党课,进行专题辅导。同时结合本支部、本组织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区分类别组织全体党员、非党员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开展学习研讨,在交流碰撞中增共识,强凝聚。
三是研读原文系统学。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在原原本本、系统深入、潜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新党章原文上下真功夫。看微信、听辅导都是必要的,但取代不了研读原文。全体党员能不能普遍研读原文在真学弄通上下苦功夫,也是衡量一个支部抓得实不实的重要标志。
四是对照要求抓落实。要围绕十九大报告、新党章对社会组织及相关论述深入研读领会,结合社会组织特点和实际,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尤其是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探讨,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不等不靠,付诸行动。
五是及时报道强氛围。对社会组织领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态,特别是创新之举、硬实招法和先进经验要进行及时宣传报道。让学习带动学习,让体会激发体会,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主要矛盾,把握社会组织发展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找准、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调动、汇聚各方磅礴之力,攻坚克难,循序渐进,更加积极稳妥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组织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有生力量。
十九大报告先后5 次直接提到社会组织,十八大报告为3 次。时隔五年,两次提及,本质差别在哪里?五年前着眼顶层设计、原则要求和基础工作,五年后则体现在作用发挥、深入推动、多方发力。与五年前相比,这次党中央对社会组织的要求高、落点实,期待重。新党章对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社会组织及其党组织理当不负重托,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围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落实十九大明确要求上要真作为。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社会治理、环境治理中的独到优势和积极作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政治功能,把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按照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要求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抓实支部,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来。要切实肩负起“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政治责任。
二是在相关重要领域要积极作为。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扶贫、推进慈善事业、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建设、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社会办医、推进健康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领域,社会组织具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三是在所属专业领域要精作为。术有专攻。每个社会组织要在业务范围规定的擅长领域,弘扬工匠精神,引领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加速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供精准服务,在独特中彰显价值,在优质中赢得公信。
三、聚焦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品牌社会组织
实施“品牌性社会组织重点扶持计划”是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社会组织的社会使命聚焦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社会组织的全部价值应当在优质服务中同步实现。品牌性社会组织应当是好中选优,理当具有更加规范的内部治理、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更加广泛的社会公信力,更应成为创新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力军和领军者。
衡量品牌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 条深刻内涵时,第一条就旗帜鲜明地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时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社会领域,对于以非营利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非常有指导意义。
衡量一个社会组织是不是品牌,主要标准有三条:
一是政治过硬。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听党话、跟党走。党组织必须健全有力、作用明显;党的工作必须有效领先。
二是本领很强。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依法自治充满活力而和谐有序,高度重视培养、凝聚和组织专业人才,专业服务能力精湛独特,能够出色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主动开展专业化服务。
三是诚信至上。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既写入章程,更见诸行动,招法硬实、持续坚守;诚信已经成为本领域、本行业、本组织每一个成员自觉养成和共同遵守的社会组织文化,并取得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和业内赞同的客观效果。
实施社会组织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标准制定、培训培育、好中选优的基本工作方法,选树讲政治、能力强、服务优、口碑好的各类品牌性社会组织,借以引领社会组织学习借鉴、全面提升水平。
今后必须,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放宽视野抓谋划,夯实基础强监管,明责协调优环境,聚焦内功增实力。
在品牌建设上,一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民政部门与财政部门要深入调研,研究制定品牌性社会组织重点扶持计划,既要抓好制度建设、监督规范,又要抓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绩,开展先进社会组织评优工作,宣传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