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 维权 ● 协调 ● 服务

调查显示:六成被调查者对人居环境质量不满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陈诗雨 人气:595 发布时间:2016-11-12
摘要:风度还是要温度,是人们在凛冬将至时经常纠结的一个问题;而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同样也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最为头疼的难题之一。“要有树!”于是迁户关厂就有了树。“要有耕田!“于是平山填海就有了耕田。 
         要风度还是要温度,是人们在凛冬将至时经常纠结的一个问题;而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同样也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最为头疼的难题之一。“要有树!”于是迁户关厂就有了树。“要有耕田!“于是平山填海就有了耕田。然而在数年之后,失去了自然林保护的梯田就如同涸泽之鱼失去了生机;而没有发展力的城市,也终将被历史的滚轮淹没。每年递增的GDP就像一针针兴奋剂,让我们充满了作为“经济强民”的荣誉和骄傲,但背后也是无尽的污染问题,被掩藏在功绩之下,给我们扣上了一顶“环境难民”的大帽子。
        因而赢创工业集团联合凤凰网发起了此次调研,望能在客观了解大家的环保意识的同时,对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有更直接的建议。
        截至9月25日下午,参与此次调查的人数总计201,447人,于样本容量而言,已可以充分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和大家对环保话题的积极性。而这二十余万人中,超过90%的参与者为30岁以上的中年人,且男性参与者远超女性,逾九成。另外,来自二三线城市的被调查者人数最多,占四成,而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被调查者超四分之三。
        但值得欣慰的是,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参与者的职级分布相对平均,这意味着环保这件事已非曲高和寡,它已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平民百姓之中,成为了全民热点话题。然而仅普及环保常识并不足够,仍有62.69%的被调查者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目前所处的环境,非常满意的仅占1.58%,因此在执行和监管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民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方向,从而有的放矢,我们做了分类数据统计。其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空气质量与气候保护”话题均有约85%的参与者关注,其次是对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处理问题(80.55%)、植被覆盖与城市绿化率数据(56.01%),以及工作及生活中的高能耗现象(50.30%)。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在调查大家对环保入手方向的意见中,高达96.72%的民众认为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最为重要,然而也有83.88%和45.93%的调查者表示,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是提高环保执行效率的关键。的确,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落实光靠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政府、企业和人民三方共同监督,并且不断反思自身。
        以下,我们根据环境保护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将调研结果分为五大方向:“食品安全” 、“人居环境” 、“资源利用”“交通出行”、五、饮用水安全。
一、食品安全
       据数据显示,七成多的被调查者在购买食材的时候,首先考虑其是否绿色环保,其次才是均衡营养或价格、品牌等方面。而在食品安全方面,人们最关心的部分是监管环节是否有疏漏,譬如检验检疫流程是 否严格按照国内/国际标准等是;就择选环节,生产使用的食品原材料是否绿色无污染,还有加工环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也得到了相当高的关注;相反,人们对运输环节倒是报以了很高的信任,仅5%的调查者会质疑运输链的效率和商家的诚信程度。
        另外,虽然食品过度包装问题在新闻中的出镜率相当高,然而在“您比较关注食品生产的那些环保问题”中,却有更多的参与者会更关心在食品的加工过程和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二、人居环境
        近些年房价水涨船高,房子成为了最贵的奢侈品,当然消费者难免会要求更细致也更高一些。在挑选住房的时候,通常人们会考虑安保、周边服务设施等问题,对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挑剔。
       数据显示,对于周边环境条件,人们最关心的是空气质量问题。空气质量问题一直都是政府和媒体的重点“照顾对象”,尤其在北京奥运会后,对雾霾的治理便成为了重中之重,民众也对如PM 2.5等空气质量指数更加敏感起来。的确,人一日三餐,饮八杯干净的水,却要呼吸21,600次。鼻子直通气管和肺部,若PM 2.5指数始终居高不下,也无怪乎它会反复抗议了。
       此外,污水治理问题也得到了超过半数人的投票。关于这方面,调查发现:“在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三十年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新闻,就是‘污水处理厂反而成了污染源’。就拿北京来说,至今也仍旧有30万吨左右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里。而污水处理厂所‘生产’出来的污泥,更是趁黑夜倾倒到一些绿化带的林地、路边的坑塘中。常有企业汇报称‘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可是这‘污水处理能力’中,可能有一半是根本没有管网把污水接进来的。于是在当今中国形成了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城市的‘内河’肮脏无比。大城市是如此,中小城市更是如此。“
本意是绿水人家绕的城市诗意,如今却被当作排污池,也难怪有如此多人怨声载道。但这背后的监管乏力和环保意识薄弱问题,却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我们也调查了人们对其他环境空气污染和建筑环境污染的看法。调查显示,近80%的人认为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工业排放(66.60%),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垃圾回收不及时等造成的臭味等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控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为430万,(因水污染....)然而在北京大元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中,中国目前新建成或新建成未装修的居住房的甲醛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30至40倍,其中长江流域近八成住宅超标。当室内污染物质特别是VOC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苯等)达到一定浓度时,长期处于这种被污染环境中的人就会感到头晕、恶心等,甚至引发机体免疫水平失调。也无怪乎在对建筑环境问题的调查中,有近80%的参与者对“建筑材料是否对人体安全”选项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三、资源利用
       很欣慰的是,随着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无纸化低碳办公已逐渐成为了新的风尚,超过60%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使用电子文档代替纸质文档,同时他们也会自觉在休息时及时关闭电子产品从而节能减排。即便在不得不使用纸张记录的时候,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们也会愿意重复利用纸张,减少浪费。
       而在被问及家庭中有哪些领域的高耗能亟待解决时,超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垃圾回收效率低下最值得重视,虽然垃圾分类回收概念已并不陌生,许多城市的小区物业也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点,然而分类回收的实质效率和普及程度仍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来完善设施和提高民众的意识。但好在因为观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在日用品方面,环保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也已能被大部分家庭所接受,因此更多人愿意尝试购买并使用环保产品,如低能耗的家用电器、净水装置、空气净化器、排放量少的汽车、可代谢清洁产品等。若未来科技进一步发展,也有近20%的人们愿意在家中设置能源监 控设备来对家庭能源使用进行远程调控,不仅能节省家用,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一举两得。


 


           四、交通出行
        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家庭已经配备了一辆,甚至多辆私人汽车,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们表示更愿意自驾出行而非公共交通。但随着公交、地铁等的大量建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因其更安全、准时和快捷的特性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作为一个自行车普及大国,选择自行车和电动车出行的人数则略超公交,排在了出行方式的第一位。
        但同时对家用汽车高耗能的担忧的人们也为数不少,有超60%被调查者认为家用汽车燃油消耗问题亟待解决,并表示若当前或日后在购买汽车时,会优先选择减油耗和碳排放的品牌及车型。汽车的燃油消耗不但产生了大量尾气,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也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对雾霾也好,其他环保问题也好,我们需要持续地韧性地多元地去考虑解决办法,不是从一开始就想要将其治本,我们是无法一蹴而就直接将源头治理好的。相反,我们需要从一个节点,单个事件开始,以人为单位,以点带面去慢慢扩散和施加影响。同时,科技为环保提供了非常多的方便。越来越多的科研者对解决现实环保问题有了更感同身受的认知。这对专业化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是具有相当大的益处。


   
 

          五、饮用水安全(略)
        根据调查显示,88.5%的被调查者认为,水环境自己无法选择。
        以上,我们根据调研结果,总结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数据和结论可见,大家对更贴近自己生活居住的问题,有着更感同身受的体验。譬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大家会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在饮用水方面,更关注消毒副产品和输送管路方面带来的危害,在居住环境选择中,也会首选空气质量较好,垃圾污水处理完善的地段。而随着生活环保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出行的重要性,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环保智能,和价廉物美的产品能替代当前的高耗能产品。
        就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顾及环保的重要性。而普及环保的重要性需要的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一方面需加强监管,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绿色能源和科技产业的投入,造福环境的同时实现科技和经济的优化转型;而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管理,并积极研发绿色节能的新型产品和技术;最后每个人都应增强对环保事业的敏感度,普及环保常识并监督企业和政府,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
        当然,高科技的发展更是一项令各方振奋的利好消息,一方面能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产业输出,另一方面也为环保作下了不小的贡献: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更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大门提供了可能。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能摘除这顶“环境难民”的帽子,人人都能心怀环保,将环境公益和经济增速作为同等重要的发展目标,也为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开启一个新纪元。
 

责任编辑:陈诗雨
67K
频道精选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