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 维权 ● 协调 ● 服务

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本站 作者:曹训银 人气:1450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


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image.png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必然包含其中,应以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8月4日,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恒新在“全省社会组织管理业务培训班”上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推动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决策,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环节把方向、管大局,以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部署下,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同时还指出:“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基层这一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是从严治党的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党组织,不但数量庞大,而且最能体现党的纪律性,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真正担负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才能使党的形象从整体上得到提升,让党的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最基层的群众之中,能够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社会组织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要求。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社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建设,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挥党组织作用,必将为全力推进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

第三,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作为社会组织的战斗堡垒,其战斗力如何、坚强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社会组织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在社会组织中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重大职责,提升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势必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么,当前我们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二、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政治功能发挥不到位

近年来,一些社会组织及党支部存在重业务、重中心工作,但忽视了党建工作重要性,没有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其他工作形成有效统一,还没有形成抓党建,促业务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做好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就够了,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忽视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导致一些党员认为支部学习就是读报纸、听报告、补材料,甚至认为支部生活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这些偏见严重影响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质效提升进程;

二是重业务轻党建,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观上认为党支部工作是在做虚功,行政业务工作才是实干,对行政业务工作投入精力物力多,对党支部工作用心用力少。有些社会组织负责党建工作的同志对党建业务工作学习不够深入、研究不细、甚至不研究,时常出现对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被动应付的现象;

三是部分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支部的政治属性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党支部主要还是生活支部,平常搞搞学习、搞搞活动就可以,具体工作任务得过且过。

(二)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备,导致主体责任缺位

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备,使社会组织支部工作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建责任制难落实到位,责任不明确导致党建工作的管理缺乏有力抓手,容易造成党建工作任务落实不细,工作不扎实;二是党组织监督作用难到位,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党要管党原则的重要体现,但少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教育监督制度不完善、不具体,已有的党内生活制度落实不够,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和质效;三是制度不健全,程序不明确,没有细化,导致党组织困难多,办法少,对党员管理缺乏系统研究,对支部活动缺乏创新载体,强调客观理由多,考虑实际问题不够,解决困难少;四是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程度和支持力度偏低,党支部工作的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

(三)支部工作内容贫乏,缺少活力

从实际情况看,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式方法上,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党的一切工作在支部的含义,没有将党支部工作融入到社会组织其他工作当中,还是按照原来模式和方法干工作,造成内容上组织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仅传达一些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在形式上“重传统,轻创新”,还是以会议式、教育式的方式开展活动。在组织生活上“重表象,轻质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四)选人用人机制不到位,队伍结构参差不齐

社会组织基层党务队伍素质、结构参差不齐,缺乏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骨干力量。社会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大部分是兼职,其工作待遇、职称评定等各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使党支部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存在“干好和干不好”都一样的看法,导致支部工作开展较难。

image.png

三、如何克服社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社会组织要把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党支部的“集结号”吹起来,以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抓政治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大局。强化社会组织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和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建立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把管党治党责任压紧压实。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着力在提高组织生活规范性和质量上下功夫,防止以行政会议、业务学习代替党的组织生活。

二是抓组织建设,提升工作覆盖力。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有利于促进中心任务完成的原则,优化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明确和落实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设置、职责任务、人员配备、经费落实、运行保障等内容,确保基层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目标一致、步调协调,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选优配强和建设党支部书记队伍。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符合条件的班子成员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支部委员会。加强教育培训,以强化责任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组织新任职支部书记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制定基层党支部议事决策工作指南,落实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策事项和参与研究决策事项。

三是抓群众(成员)工作,提升组织凝聚力。将宣讲相关重点任务纳入“三会一课”固定内容,解读形势政策和目标任务,激发内生动力。做好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引导,健全落实联系点制度,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帮助成员单位剖析问题、解决困难、改进工作。积极开展贴近企业、贴近成员、贴近实际的基层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党建带工建,持续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群团工作实效。

四是抓融入中心,提升发展推动力。把解决中心工作的难点作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出发点,找问题难点,定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凝心聚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大力开展标准化支部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支部和党员在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岗位责任制落实,提升基本功水平,把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党组织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开展各项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创先争优活动,引领带动全体成员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用创新成果、社会组织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聚焦中心开展工作,以强党建助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曹训银
67K
频道精选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