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如何讲好一节党课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其他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堂好的党课标准是什么?
如何才能讲好一堂党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一堂好的党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的党课,课前要能让人有所期待,课中能让人全神贯注,课后能让人回味思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能给人力量、激励人前行,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好的党课标准。
具体而言,一堂好的党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授课主题要明确。授课人应该首先明确本节党课主要讲授什么?想要通过这节党课让受众收获什么?党课主题的选取要与近期上级党组织安排、本单位业务关注和党员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主题明确、有针对性。
二是课程内容要丰富。一堂好的党课,授课内容一定要丰富充实,让听众听后感觉“不虚此行”“收获满满“。可以聚焦党课主题尽可能多的搜集掌握最新的、权威的信息资料,把想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
三是授课方式要灵活。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内容和知识性有机融为一体,言之有物。切忌照本宣科,或简单地解释本本,与学员关心考虑的现实生活问题不搭界。可综合运用讲授式、情景式、访谈式及现场式等方式,借助新媒体等媒介灵活多样开展党课教育。
四是党课要讲活。要以听众为本,千方百计地激起听众的学习热情,通过有效互动,引导听课者开动思维,参与到授课者的授课内容中来。授课者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实践为主体,贴近本单位、本支部工作实际,讲理论、谈认识、交任务、提要求,使党课教育生动直观,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影响党课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党课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授课主题不明确。把党课当作一般化的知识传授,或当作一般的思想教育、工作报告,甚至业务学习、工作交流,致使党课特有的“党味”不足,没有真正体现出党课应有的政治性、原则性。
二是前期准备不够。缺少主动备课意识,疏于知识积累,理论储备不足,习惯于将理论,缺少结合关注实际的思考,难以把自己摆进去。内容上照抄照搬,空对空、文对文,上下一般粗,导致党课难以切合受众实际,达到应有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是缺少讲课艺术,党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减弱。沿用老套路、老思想、老传统讲党课,方式方法上不能适应受众新需求新变化,加之不分场合、不接地气,语言太过书面化,有的案例过于陈旧却老调重弹,让人听起来味同嚼蜡。
三、如何才能讲好一堂党课
(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党课的主题大致分3类:一是时事政策类主题。如党内重要会议召开、党的最新方针制度颁布、国内外形势及重大事件等。二是促进工作类主题。围绕提升素质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服务职工群众等,设计针对性的党课主题,以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节日纪念类主题。注重围绕具有普遍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确定主题,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党课。授课者要结合单位实际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备课和授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做好充足的准备。备课是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没有深入扎实的备课,就不可能有深入浅出的授课。一是备好对象,解决“为谁讲”的问题。坚持“需要什么,传授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摸准党员的心理需求,根据“民意”做菜,视专业特点、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方面的差别,选好主题,“对号入座”,确定“菜单”,使不同层次的党员都能受到差异化的分众教育。二是备好内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始终紧扣“问题点”备内容,点出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点出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点出在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或欠缺,分析主客观原因,找出解决的思路办法。三是备好方式方法,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在方法和手段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剖析相结合,坚持专题讲解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坚持内容与受众所关心的问题相结合。
(三)修炼讲课艺术,让党课教学“活”起来。一是修炼借事说理的艺术。党课重在说理,也难在说理。采取借事说理的方式讲故事,将理论性的东西用故事化表达,是党课受欢迎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借用身边和当下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以事寓理,使党课听起来亲切、新鲜、有趣。二是修炼情理相融的艺术。授课人要带着感情讲党课,真心投入,将心比心,富有激情,避免那种云山雾罩式的“弯弯绕”和装点门面的大话、空话。三是修炼现身说法的艺术。理论宣讲只有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他人。作为书记都有着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较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是其他党校教师无法替代的优势。实践证明,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让人感到亲切、实然、共情,是提高党课说服力的重要方法。